有5件事,正在拉开HR之间的差距!
最近面试了10几位HR候选人,有几点感想:
1、当下HR求职相当理性,他们在面试之前都会对岗位与公司做一定的了解与调查,一旦做出了赴约面试的决定,很少有放鸽子的现象出现,而且普遍提早到场,迟到也很少见;
2、HR们几乎人人开始都有了个人品牌的营销意识。项目经验,推荐信,个性定制简历都快成了标配。这些动作的目的,不仅是给面试官和公司留下好的印象,也为将来可能的定薪带来帮助;
3、HR在面试中的主动提问明显变多了,而且问的问答题都非常一针见血,这种主动提问有些时候更像是一种对面试官能力的试探,同时也是他们对公司实力的一种试探;
4、善于运用数据的HR也变得越来越多,他们普遍对数据的公式和原理也掌握熟练,而且有意识地把数据上的能力套用到沟通上,让表达变得有层次和条理。
与优秀HR交流的时候,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。在面试结束之后,有些HR会主动要求加面试官的微信,出于礼貌,一般很少拒绝,加了微信之后,面试官也可以从朋友圈的内容上来判断一位HR候选人是否靠谱。
优秀HR的朋友圈都有一个共性,就是他们会把自己的朋友圈经营得很好,把一个人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,让人从朋友圈中就能很快找到他的价值和实力。
但有些HR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认识,我刷了另外10位HR的朋友圈之后,发现这5件事,可能正在拉来HR和HR之间的差距,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哦:
1、手头有个副业,可能做不好HR
“互联网时代,谁还没个副业。”
帮朋友挖个人,朋友圈里卖个货,这都太正常了,但我想告诉你的是,判断一位HR是否靠谱,就在于他在本职工作中的投入和产出,他面向的群体应该是公司员工和上级领导。在工作范围内,没有比这件事情更值得你操心的了。
但如果工作重点变成了如何发展下线,如何朋友圈卖货,或者是挖人收钱,那么本职工作永远都会打折扣,人性深处,总会越来越贪婪,副业做多了挣钱了,主业就会被放在一边。
可是,我们HR的工作,本身就是需要超高耐心和专注。
2、拉低HR薪酬水平的,有时候是我们自己
HR入门门槛很低,这个是行业里路人皆知的事情。
好像不管什么专业都可以来做,所以这个职业的可替代性很强。有些HR工作实际的业绩贡献比较小,还有一小部分HR又对专业没什么追求... ...
一系列原因可能加重了员工不重视HR部门,老板们觉得HR是个花钱的部门,从利润财务上看没有什么价值,从成本角度上看,公司更愿意把预算投入到其他部门去,这样HR的薪资水平自然搞不起来。
进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,你越抱怨,工资可能越低,工资越低,可能你越会抱怨。如果你的朋友圈充满着对工作的不满和负能量,哪怕屏蔽了老板和同事也不要发,你保不准谁会看到,当你抱怨自己薪资低的时候,还不如主动去学习,多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傍身,想办法多解决几个专业上的问题,来的值当。
3、相信命中注定,真的只能被注定
从HR们的朋友圈你会发现,HR大致分成两大群体,一部分信更奉命中注定,一部分更信奉我不信邪。
信奉命中注定的人认为,每个人的智商情商什么的都是遗传的,由于它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,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只是让自己“看起来”很聪明。
于是,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向世人证明自己“既聪明又能干”。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他们常常逃避挑战,因为他们担心失败和尴尬会令自己颜面扫地,不敢挑战,不敢变化。
但在笃信我不信邪的人眼中,智商情商水平并非一成不变:时间的淬炼和汗水的浇灌都会让智慧飞速提升。
学习在他们看来是智力提升的源泉,而绝非装点门面的摆设。他们乐意接受挑战,视其为提升自我的机遇;他们相信勤奋通往卓越,批评指点迷津,自己会主动去找人力资源问题,然后自己提出问题,然后自己推翻它,自己升华它,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。
思考方式,真的决定你的出路。
4、自我感动式的付出,最愚蠢
去解决不存在的问题,或者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,徒费无用功,最后只感动了自己,荒废了时间,影响了业绩,耽误了工作。
HR工作中这样的问题实在太多,数不胜数。缺乏对业务部门和市场的真实判断,把太多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解决现实中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例如:绞尽脑汁去找新的考核方法,希望用新工具立刻能代替旧工具,却忘记把当下KPI用好,在一个死胡同里陷进去出不来,你说他不勤奋?不认真?不努力?
都不是,是用力过猛,是用错地方。
所以说,全局观,整体意识,成本概念,真的是HR非常重要的品质。
5、转型就像是表白,别用错了地方
HR这个职业的酸楚,可能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知道,其他HR在不同环境里,并不能和你产生共鸣。
有多少个夜晚,你可能都会感觉自己已经被整个时代抛弃,一身冷汗,辗转反侧到第二天起床,却必须依然需要满血前行。
这个时候你可能想到的是,自己需要转型了,很多HR都想着是不是换一个模块,甚至去从事其他职业,因此有了“赌一把”的心态,然后在朋友圈立了一个Flag。
但个人的转型和表白的逻辑是一样的:不是冲锋的号角,而是胜利的凯歌。也就是你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的时候,再做转型,而不是因为要逃避或者跟风而去做转型。
你肯定见过不少转型失败,再转回来转过去,最后耽误了自己大好时光的案例。要知道,任何人的工作环境和性质变化之后,成长路径和逻辑必然会变。
唯独不变的是始终要学习,思考,践行。要知道我们HR工作,是器,术,道之间层层递进,才能精进,动不动就想转型,注定无法成为卓越的HR。
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,可能算不上什么规律,可能是某个规律下的某一个子集,甚至只是子集的一个近似,也希望你把自己的观点和我们分享。
以上。
文章来源 | 网络